 
 “连天浪静长鲸息,映日帆多宝舶来。”唐代诗人笔下这幅海上丝路的繁华图景,恰是中国品牌出海的千年伏笔。在“中国浪潮”席卷全球的今天,很少有人留意到,在国内品牌意识刚开始萌芽、“出海”远未成为风潮的年代,就有一位闽南企业家,以超前眼光和坚定信念,带领企业毅然驶向国际蓝海。

匹克集团董事长许景南
而锚定这一战略航向,引领“品牌国际化”征程的关键人物,正是匹克集团创始人许景南。
放眼全球市场 锚定国际化道路
聊起匹克叩开世界大门的故事,许景南总爱从泉州的一间旧厂房说起。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,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闽南大地,服装鞋帽代工成了当地许多人的选择,许景南也建起厂房,计划为耐克做配套加工。可谁也没料到,厂房的水泥还没干透,耐克撤资的消息就传来了。这不是简单的订单流失,而是让刚起步的事业直接走进了“死胡同”。当时身边人都觉得这事难翻身,许景南却琢磨出了一条不一样的路:给别人做嫁衣不如自己创品牌。很快,“丰登”就此诞生。
在“丰登”创立后不久,许景南便意识到,品牌若想真正走向世界,必须拥有一个更具国际辨识度的身份。在那个连国内品牌意识都尚未成熟的年代,他已经开始思考如何让中国品牌被世界记住。1991年,他将“丰登”更名为“PEAK”——一个发音简洁、寓意“巅峰”的英文单词,背后隐藏着他朴素而远见的策略:让海外消费者能不费力气地记住这个来自中国的品牌。尽管当时“丰登”年销售额仅百万元,国内市场份额亦不算大,身边不乏提醒他“步伐别太急”的声音,但许景南始终相信:“小国弱国无品牌,大国强国必有大品牌”。更名,是他为实现这一信念所迈出的关键一步。

匹克全球合作伙伴
而更名只是国际化征程的起点。深谙“欲速则不达”的许景南并未急于求成,而是沉心布局,系统性地制定了“国际化六步走”战略——从名称、商标到管理与质量标准,再到品牌形象、资本运作和市场开拓,步步紧扣“让匹克被全球不同文化消费者接受和认可”这一核心,扎实筑牢国际化根基。
战略落地,首重商标。当时罕有中国企业意识到“商标护城河”的战略意义,许景南却抽调专人组成团队,奔赴世界各国注册“PEAK”商标。从东南亚到欧美,从非洲到拉美,他们一步步将品牌烙印钉在全球商业版图上。至今,匹克已在185个国家和地区取得商标注册证书。这些证书,不仅是法律层面的防护墙,更是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“通行证”,也为2005年匹克亮相NBA、正式登上国际舞台,埋下了伏笔。
携手顶级赛事 提升全球品牌力
2005年12月22日,NBA的中国球迷惊喜地发现,美国休斯敦丰田中心球馆篮球架下方的显眼位置,第一次出现了中文冠名的广告品牌——“中国匹克”。作为第一家跻身NBA赛场的中国体育品牌,匹克成功站上了与阿迪达斯、耐克等国际巨头同台竞技的世界级舞台。这次亮相,是匹克多年蓄力后在国际市场上的一次华丽绽放。而赞助NBA等顶级体育赛事,正是匹克推进国际化战略、实现全球梦想的重要助力。

匹克助力德国男篮时隔32年再次获得国际篮联欧洲杯冠军
2005年首次登陆NBA赛场,不仅标志着匹克国际化征程的起点,更为其后续全球战略的深入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。自那以后,匹克持续加码国际体育赞助,先后与多支NBA球队达成合作,并成功签约包括肖恩・巴蒂尔、贾森・基德、托尼・帕克、安德鲁·维金斯、马利克・蒙克在内的多位顶级球星,为他们量身打造专属战靴,不断提升品牌在专业篮球领域的影响力。
除了在NBA赛场稳步拓展,匹克更将国际化视野投向了奥运会这一全球体育盛事。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赞助伊拉克代表团、开启“奥运发展计划”起,其奥运征程持续深化: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,助力7国选手79次登领奖台;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,凭科技装备“出圈”社交网络,不断夯实专业运动品牌的全球形象;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,匹克成为11国奥运代表团合作伙伴并提供专业装备;同年11月,更升级为ANOC国际奥协全球官方顶级合作伙伴,服务国际奥协及72个国家和地区奥委会。可以说,匹克为中国品牌出海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借鉴意义的路径,真正让世界看见了中国品牌的实力与追求。
深耕科技创新 锻造品牌硬实力
在许景南看来,真正的国际化不仅需要品牌声量,更离不开扎实的产品力与科技创新。早在出海初期,匹克便意识到,若要在强手如林的全球市场站稳脚跟,必须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。因此,匹克持续加大研发投入,逐步建设涵盖产品设计研发、运动科学试验、新材料研发、3D打印智能制造、产品检测等综合型、跨区域研发体系。

匹克态极科技运动凉拖
这一坚持结出累累硕果。近年来,匹克屡次以“黑科技”产品引发行业关注。例如,其自主研发的“态极”智能自适应材料,能够根据运动状态动态调整缓震与回弹性能,一经推出便迅速成为市场爆款。此后,匹克不断迭代,从初代态极材料升级到态极2.0、3.0乃至如今的态极7.0PRO系列,不仅在材料密度、响应速度与耐用性上持续突破,还将这一核心科技拓展至全品类产品矩阵,从最初的跑步鞋,延伸到篮球鞋、羽毛球鞋、拖鞋,甚至拓展至运动服饰的减震内衬、背包肩带缓冲模块等领域,以实实在在的科技体验赢得全球用户的认可。
为系统推进技术布局,匹克还在北京、厦门、泉州及美国洛杉矶等地设立研发与设计中心,整合全球资源推动产品创新。同时,企业积极与高校、科研机构展开合作,推动运动科技的前沿探索与产业化应用,逐步构建起覆盖材料、结构、工艺的立体技术矩阵。
回顾匹克出海历程,许景南感慨良多。他坦言,“创国际品牌,做百年企业”是企业宗旨与个人追求,而企业命运始终与国家强大紧密相连,自己深切体会到品牌与国家同呼吸、共命运的羁绊。事实上,“创中国人自己的国际品牌”正是他创立匹克的初心,三十余年来,他始终坚定践行,既铸就了匹克的辉煌,更推动品牌跨越国界、屹立世界舞台。展望未来,许景南表示,匹克将坚守这一初心,深化科技创新,积极拥抱AI等前沿技术,加速全球化布局,持续提升国际影响力,向世界展现中国品牌的智慧与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