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画作为东方美学的重要载体,是一种以笔墨为基本表现语言的艺术,通过虚实相生的手法,彰显出独特的审美理念与价值准则。在艺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,众多艺术家以各自独特的艺术实践,持续推动中国画传统绘画语言的传承与发展,林平西正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实践者。1963年出生于漳州的林平西,自1983年考入福建省云霄师范学校选修中国画伊始,便以笔墨为楫,在传统与当代的激流中探寻属于自己的创作真谛。
深耕艺坛逾四十载,林平西始终秉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理念,持续从传统艺术宝库中汲取创作养分,深化对中国画笔墨精神内核的认知与理解;同时坚持艺术源于生活的创作原则,将个人在学习、工作和生活中的体悟与思考有机地融入艺术创作,实现传统笔墨语言与当代生活体验的创造性融合。例如,在作品《墨荷》中,林平西通过凝练厚重的墨色与精准遒劲的线条语言,将荷塘特有的“和气”意境与“清洁”品格进行了高度艺术化的视觉呈现。其构图以疏朗空灵见长,笔墨表现追求以少胜多,通过枯润相生的墨色变化,既彰显出传统水墨“计白当黑”的美学智慧,延续文人画“妙在似与不似之间”的微妙界域,又深刻诠释了中华传统文化中“大道至简”的哲学精髓,赋予“出淤泥而不染”这一经典意象以当代视觉表达。在作品《蝶岛秋色》中,林平西以漳州东山岛(别称“蝶岛”)的秋日景致为灵感,选取岛上四季常开、秋季尤盛的红色三角梅作为画面主体,这些绚烂的花朵与浓重的墨色背景形成强烈对比,营造出鲜明的视觉张力;画面一隅,小鸟悠然栖息于岩石,姿态自然、栩栩如生,为画面增添了动感与生命力。林平西巧妙运用了色彩、构图与中国画笔法,成功捕捉到自然景物的形态特征,并将其进行艺术性转化,使画作最终呈现出宁静和谐的意境,实现了内涵与形式的完美统一。
花开静心地,纯洁不染尘
“澄怀观道,静照忘求”,林平西的艺术探索恰如这禅宗诗偈所言,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处开辟出独特的精神家园。这一艺术境界与人生哲学在其斋号“一梵堂”中得以精妙呈现:“一”代表万物归元的纯粹性,“梵”蕴含超然物外的精神追求,二者相融共生,共同构筑了林平西艺术哲学的思想基石。现任福建谷文昌干部学院“文昌书画院”院长的林平西,其艺术成就在多个维度获得业界广泛认可:作品多次入选全国党校系统书画展、福建省“意之大”写意画大展、福建省委党校书画展及福建省美术家协会,展现出深厚的艺术造诣。
蝶岛秋色
荷叶飘飘,清音袅袅
笔墨承古意,丹青写新篇。林平西在笔墨实践中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追求,创作出了众多兼具传统神韵与现代气息的艺术佳作。在接下来的艺术探索中,林平西将继续以中国画为载体寄情写意,深入探索中国画的精神内涵与当代价值,让传统笔墨与当代审美在作品中相映成趣,让这一古老艺术形式焕发出新的生命力,助推中国画实现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。